2019年10月8日晚,以厉华《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为基础创排的话剧《红岩魂》在重庆大学B区科学会堂隆重上演,我校600余名师生到场观看,反响热烈。
全剧以女大学生小周为了完成“狱中八条”的毕业论文,在歌乐山烈士墓采访“11.27”大屠杀的幸存者“张爷爷”为引子,围绕“《挺进报》事件”的发生展开,用五个“温暖”的故事串联全剧,艺术再现了刘国鋕、王朴、陈然、小萝卜头、江竹筠等年轻的英雄群像,诉说了他们的青春、热血、信仰和忠诚。

在观看了整场演出后,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童龙勇表示很受触动,同时也对当中故事的构思及呈现角度予以了肯定,“整场话剧着实让我耳目一新,人物塑造也非常饱满。不仅看到了陈然、小萝卜头这些革命英雄的无私伟大,也看到了刘国定、涂孝文等叛变革命人的心理变换历程。而且几组不同的人物和场景之间既独立、又有关联,十分巧妙。”
此外,全剧也注重对观众的价值引领,师生普遍认为很有教育意义。来自党委宣传部的徐爽老师认为,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岩革命烈士在生命的终点提炼出来的“狱中八条”,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学校在校庆90年之际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红岩魂》,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更能感受信仰的力量。

资源与安全学院研究生李恒英也表示,没有理想和信念,就成不了一个共产党人。“如果没有那些坚定而勇敢的共产党人,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感谢有幸观看到这次演出,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思想引领,勤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源,才能把理想信念的火种一代代传下去。红岩革命烈士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血与泪凝成的“狱中八条”,如今仍是力透纸背,充满警醒,不断叩问着当今幸福的人们:风华正茂、为信仰而死的革命者,把民主、自由、幸福的明天交到我们手上,我们要如何爱惜、如何建设我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