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新接过字据,深吸了一口气——上面写着当年2672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自己读书捐款的人名和金额,这就是那张曾经改变自己命运的字据。这天晚上,已是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张育新失眠了。
时间拉回到1997年,这一年,母亲因病去世。而早在前些年,父亲也因病离开了。这对张育新他们三姐弟的打击可想而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三姐弟只好找到父母生前的工作单位,求助父母的同事,筹集学费。那个场景,张育新不敢直视,但在不经意间,他鼓足勇气微微抬起头来,却撞见了一双双湿漉漉的眼睛,充满了关切和鼓励,那一刻,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瞬间温暖了他脆弱无助的心田。
多年以后,张育新仍庆幸那次抬头,让他在失去双亲的阴霾下,积蓄了人生奋进的力量。“30元、50元、100元……”大姐一笔一划把金额和捐款人姓名记录下来,张育新看在眼里,更刻在了心里。20多年后,一个春意融融的下午,在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咖啡馆里,这位年轻的教授坐在我对面,回忆起那年的巨变仍心怀感恩。
那一年,张育新19岁,他的命运己然被彻底改写。靠着众多好心人的资助,张育新在天津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后,博士又被化工专业世界排名前四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师从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化学专家曾华淳教授。2009年,张育新学成归国,满腔热血,亟待挥洒。